《看见》柴静真实讲述

  • 9,325 views

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《看见》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,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。其中讲述了非典、汶川地震、两会报道、北京奥运等重大历史事件。

作者简介

柴静,山西临汾人,1976年出生。曾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“夜色温柔”,在湖南卫视主持“新青年”。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,先后在“时空连线”、“新闻调查”、“24小时”、“面对面”等栏目担任主持人与记者。现为央视一套专题节目《看见》主持人。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,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,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,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,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,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。十年之间,非典、汶川地震、两会报道、北京奥运……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,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,而如华南虎照、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。

简单书评

在《看见》这本好书中,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,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。一如既往,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,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,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,他人经受的,我必经受。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,是他们的生活,也是你和我的生活。《看见》中,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,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,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,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,因为工作原因,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。他们是流淌的,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,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,摇摇欲坠,土崩瓦解。这种摇晃是危险的,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。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、不断推翻、不断疑问、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,一个国家由人构成,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,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,就要如何报道自已。——柴静

《看见》柴静真实讲述

《看见》

读者评价

拿到柴静的《看见》翻得很慢,生怕错过些什么。除了看到央视后的工作人员,如我喜欢的崔永元与小白等主持人,还有其他有生命力的人,还有采访的事。我更想了解柴静,这个看起来小身体里蕴含着大能量的女子。非典中那些不怕死的新闻工作人,那些站在非典前线的医护人员,却连隔离服都没有,那位每天进出非典“天井”的护士流着泪说“我每天都要去,连口罩都要不到,只能用大锅蒸了再让大家用……这是我的错还是谁的错”,这是怎么的无奈啊,拿生命游走在生死的边缘。双城记中,五名小孩,同一周内,先后服毒自杀。家长老师,都无法让孩子讲真话,甚至不愿意和父母说话--那个善解人意的苗苗的弟弟,就只对姐姐说话,不跟大人讲话,。而报道背后的故事,柴静写出来,是缘于小孩子们懵懂的感情纠葛。她没有报道出真相是因为会让观众不舒服和不理解,大人们肯定会认为“才十二三岁怎么就这样”……虽然大家十二三岁的时候,又和他们有什么两样。 是啊,我们都经历过的,却以长大了的身份,淡忘了。 知道不是感受,这简短的话,有多重的份量啊。
当她的朋友说她的节目太过边缘化,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碰到那样的问题,作家野夫替她做了最好的回答: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人,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免于受辱了。
这些让人或惊讶或震撼的事实真相,及她和同事为这些真相的付出,让我看到的是一个坚毅勇敢勤奋,善良有主见的女子,她的不屈不挠,她对弱势群体的关怀,对当事人的交谈,以及无时不在对内心的或挣扎或自省,都无不让我敬佩。
她初进央视的努力挣扎,经常加班到很晚,甚至通宵。还经常找不到自己的定位,为自己上镜时的该哪种姿势,什么语气和问题等等,自己与自己抗争着,随时一种做不好就被刷下来的情况下工作。 还好,她曾经在很享受的电台生活中获得的听众,会跑到她办公室里,直甩一句:“你觉得现在这样有劲么?还找得到当初和听众之间的那种依赖吗?” 只因为,她是柴静,之前的种种,把她的听众无形中拥有在一起。 多么神奇的力量。
《看见》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

admin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14年8月4日11:28:1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aoshu.info/18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