郐下无讥 郐下无讥的首字母为K ,读音为“kuài xià wú jī”。 释义为:指微不足道。 郐下无讥的出处是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为之歌《陈》,曰‘国无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郐》以下无讥焉。”杜预注:“《郐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闻此二国歌,不复讥论之,以其微也。” 郐下无讥的示例:陈大樽《明诗选》于万历以下,如汤义仍、曹能始不愧作者,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,此则大误。★清·陈田《明诗纪事辛签·曹学佺》 郐下无讥成语接龙: 第一个字是郐的成语:郐下无讥 指微不足道。第二个字是下的成语:痛下针砭 针砭: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。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,以便改正。郐下无讥 指微不足道。 第三个字是无的成语:片瓦无存 一块瓦都没有了。形容房屋全部毁坏。掩其无备 掩:掩袭;备:防备。称乘敌方毫无防备时进行突袭。第四个字是讥的成语:负俗之讥 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。同“负俗之累”。自郐无讥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。同“自郐以下”。 以上为郐下无讥的详细信息。